**申花2025:争冠底气更足,体系升级势如破竹**
在2025赛季的中超联赛已经进行到第13轮时,上海申花凭借10胜2平1负的强劲表现高居积分榜首位。与上个赛季相比,球队的显著变化并非某位超级球星的崛起,而是整体战术体系的全面升级——从“依赖个人英雄”转变为“全员齐心”,从“一成不变的阵容”到“灵活应对对手和伤病”,斯卢茨基率领的队伍如同一股成熟的力量,向冠军发起冲击。
**韧性十足:应对伤病潮的智慧**
赛季初,申花曾一度陷入“伤病风波”:阿马杜因重伤缺席了11轮,朱辰杰、路易斯等核心球员也都经历了轮流的缺阵。然而,令人感到意外的是,球队的战绩并未受到致命冲击。归化球员李可逐渐顶替阿马杜找回状态,而年轻小将刘诚宇在路易斯缺阵时的连续进球更是为球队注入了新活力。这一切背后,离不开斯卢茨基的战术灵活性设计:
1. 中场轮转:吴曦、特谢拉、高天意等球员皆具备多位置的能力,能够在攻防切换时迅速补位,确保不因单一核心缺阵而造成崩溃。
2. 锋线多样化:米内罗与路易斯可组双前锋阵型,也能单打独斗,配合谢鹏飞、于汉超等边路突击手,有效应对密集防守。
展开剩余52%**战术的进化:从固执到均衡**
上赛季,斯卢茨基因“一成不变的阵容”受到外界指责,而在2025年,他的调整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1. 攻守的平衡:尽管赛季初边后卫积极压上导致了防守的漏洞,但在近期的7场比赛中,球队实现了4场零封,场均失球仅为0.57,斯卢茨基也公开强调“攻守必须兼得”。
2. 自由的阵型切换:面对实力较弱的对手时采用433强攻,而在对阵海港等强敌时则灵活调整为4321,以增加中场人数来提升反击效率。
**薇薇简评:隐忧与挑战并存**
尽管体系已趋于完善,申花仍需保持警觉:
1. 后场出球的稳定性:朱辰杰、蒋圣龙在长传方面的精准度不足,面对高位逼抢容易出现失误。
2. 多线作战的压力:亚冠与联赛之间的体能分配将是一个严峻考验,特别是在夏季密集赛程(5月至8月仅有1场主场赛事)可能成为分水岭。
现如今的申花,更像是一台精准运作的机器——每个零件都是不可或缺的,但无论少了哪个部分,依然可以继续前行。这种“去明星化”的体系或许才是中超争冠的最佳答案。然而,真正的挑战还在后半程:当对手摸透你的战术,疲劳与伤病交织,斯卢茨基的“平衡术”能否继续发挥作用?
发布于:山东省